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6:14:08  浏览:902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泰政发(2001)2号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安市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泰安市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二OO一年第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一年一月十六日



泰安市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城乡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的管理,促进乡(镇)、村集体企业改革,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泰安市行政区域内乡(镇)、村集体企业改制中涉及土地资产处置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下列情形,集体土地所有者可以选择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处置土地资产:
(一)集体企业改造或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组建企业集团的;
(二)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的;
(三)集体企业实行租赁经营的;
(四)非集体企业兼并集体企业的;
(五)出售集体企业的;
(六)其他改制方式的。
第四条 以出让方式处置改制企业集体土地资产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集体土地所有者向有管理权的市、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用地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和界定;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将企业使用的集体土地征为国有;
(四)集体土地所有者申请具有土地估价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地价评估,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确认;
(五)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改制后的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办理供地手续。
第五条 以租赁方式处置改制企业集体土地破产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集体土地所有者申请具有土地估价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地价评估,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确认;
(二)集体土地所有者与改制后的企业签订《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三)租金由集体土地所有者收取。其标准应不低于当地国有土地的租金标准。租金主要用于乡(镇)、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改制企业在征得土地租赁方同意后可转租,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转让或抵押。
第六条 以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改制企业集体土地资产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集体土地所有者申请具有土地估价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地价评估,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
(二)集体土地所有者与改制后的企业签订作价出资(入股)合同,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三)作价出资(入股)额以评估确认的地价为依据,其股金收益主要用于乡(镇)、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第七条 乡(镇)、村集体企业使用国有划拨土地的,在企业改制时,由改制后企业补办土地出让或国有土地租赁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或按年缴纳土地租金。
第八条 土地资产处置后,改制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县(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土地变更登记,领取土地使用证。
第九条 对土地所属有争议、未办理土地登记,未经批准擅自处置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条 企业改制中涉及的集体土地资产,未经批准擅自处置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按泰政办法[1993]78号文《关于市政府行政性规章解释权限和程序问题的通知》规定进行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办公室


关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

测办[2007]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机关各司(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做好拟于12月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有关准备工作,根据国家测绘局党组提出的“改进作风抓落实,认真准备开好会”的要求,将于11月组织开展专项调查研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目的

了解地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意见》的情况,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和《意见》的一些重大问题听取地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征求对2008年国家测绘局应抓主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深入调研,增强全国测绘局长会议文件的指导性、针对性,推动测绘事业新发展,提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测绘保障服务水平。

二、调研方式

综合调研与重点调研相结合,工作调研与专项调研相结合。

组成专题调研组,由国家测绘局领导带队,有关司(室)负责人、相关同志和文稿起草组的同志参加,到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进行调研(调研提纲见附件),并分区片召开部分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同时,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调研提纲进行认真准备,并于11月18日前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家测绘局办公室(电子信箱:zwxx@sbsm.gov.cn)。

三、专题调研安排

1、第一调研组:国家测绘局王春峰副局长,财务司负责人,财务司、国土司有关同志各1人,起草小组1人,共5人。

调研地点:甘肃、宁夏。

座谈会1: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等省(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地点:宁夏。

座谈会2:甘肃省部分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测绘行业单位代表座谈会。会议地点:甘肃。

调研时间:11月5日至9日期间。

2、第二调研组:国家测绘局李维森副局长,国土司、成果司负责人,国土司有关同志1人,起草小组1人,共5人。

调研地点:广西、贵州。

座谈会1: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地点:贵州。

座谈会2:广西自治区部分市县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测绘行业单位代表座谈会。会议地点:广西。

调研时间:11月5日至9日期间。

3、第三调研组:国家测绘局宋超智副局长,办公室、人事司负责人,法规司有关同志1人,起草小组1人,共5人。

调研地点:浙江、江苏。

座谈会1: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海南等省(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地点:江苏。

座谈会2:浙江省部分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测绘行业单位代表座谈会。会议地点:浙江。

调研时间:11月11日至15日期间。

4、第四调研组:国家测绘局谢经荣副局长,法规司负责人,法规司、成果司有关同志各1人,起草小组1人,共5人。

调研地点:河北、天津。

座谈会1: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会议地点:天津。

座谈会2:河北省部分市县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测绘行业单位代表座谈会。会议地点:河北。

调研时间:11月5日至9日期间。

四、调研准备和有关要求

1、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按照调研提纲要求,认真做好参会准备。

2、请承担会议组织的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会议准备和接待工作。

3、国家测绘局机关参加调研人员要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意见》精神,结合调研提纲,深入思考,认真准备,确保调研效果。

附件:调研提纲

                          国家测绘局办公室

                        二〇〇七年十月三十一日

附件:
调研提纲

一、综合情况
(一)本地测绘主管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情况。
(二)本地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测绘主管部门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的基本情况。
(三)对2008年国家局重点工作的建议。
二、重点调研内容
(一)在测绘统一监管方面
1、对健全测绘行政管理体制,落实市县测绘管理机构和职能,明确测绘执法主体地位的建议。
2、对外国人来华测绘、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监管的具体建议。
3、测绘法制建设和统一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在基础测绘方面
1、对推动地方基础测绘纳入本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思路和措施。
2、对加强各级基础测绘统筹,实现国家和省(区、市)、省(区、市)和地(市)测绘成果共享的建议。
3、对从国家层面上应立项的测绘基础设施、基础测绘重大项目的建议。
4、基础测绘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在测绘应用服务方面
1、对测绘部门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并在政府部门推广应用,推进部门间地理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测绘的建议。
2、对测绘部门做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的建议。
3、对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服务的建议。
4、测绘成果应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在深化测绘领域改革方面
深化和推进测绘领域改革及推动测绘科技创新的建议。




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


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2010年12月24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1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F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科技创新的促进及其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科技创新,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活动。

  第三条 科技创新促进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优化创新环境。

  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技创新。

  第五条 市和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技创新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科技创新促进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科技创新体系

  第六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确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任务、投入、关键技术与重大专项等内容,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推动建立和完善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有效互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第七条 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增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企业从境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鼓励企业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八条 高等院校应当组织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技创新的要求,统筹规划、优化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

  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设立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应当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开展科学技术攻关,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关键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第十条 科技创新应当发挥产学研联合举办的科研机构的优势,实行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化方式。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研究开发机构,或者采取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经济实体和产学研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

  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编制科技创新项目、计划,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开发和解决技术难题的,由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资助。

  第十一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强物流、港口等现代服务业和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农业新品种、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海洋安全和环境保护、海洋工程技术等海洋科技领域的研究,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海洋产业发展。

  第十二条 科技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地产业发展要求,编制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指南,指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章 科技创新服务

  第十三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促进服务科技创新的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让、专利代理、科技信息、法律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技术服务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建立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鼓励相关行业协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咨询、评估、经纪等服务。

  第十四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投资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企业。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当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功能化发展。

  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依照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十五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促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实现资源开放共享、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

  第十六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布局优化发展的需要,优先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用地。

  第十七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本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农业科技园等各类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科技开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

第四章 科技创新人才

  第十八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制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加强人才引进的载体建设,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十九条 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构建与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各类学校应当重视素质教育,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性思维,支持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活动。

  第二十条 鼓励高等院校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鼓励本市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内外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和人才培训项目,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建立科技人员培训制度,保障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通过各种形式的岗位技术培训,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人才。

  鼓励企业将工作人员技术培训项目服务外包;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通过挂职、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

  第二十二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建立院士工作站(室)、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端人才集聚平台。

  鼓励引进本市发展急需的高级技术研发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对引进的符合条件的人才,由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者资助。

  第二十三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在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科技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第二十四条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所得的税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二十的经费,对完成该项职务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以股权投入方式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可以采取股权或者出资比例的方式,对完成该项职务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采用股权奖励方式的,其用于奖励的股权应当占该科技成果所占股份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第五章 科技创新保障

  第二十五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科技管理体制,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科技创新促进决策机制,健全科技决策程序,建立科技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科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十六条 本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三个百分点以上。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应当重点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的创新及产业化活动,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

  第二十七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创业企业进行投资,扶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初创科技企业和有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第二十八条 鼓励设立科技创新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科技企业的创业发展。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利用财政科技投入,扶持担保机构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融资担保。

  第二十九条 本市建立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促进金融资源整合,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的投融资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拓展科技企业信贷市场,完善适合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政策,推广适应科学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

  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制定支持科技保险发展的措施,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

  第三十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在安全、技术、性能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

  市科技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第三十一条 本市企业委托外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或者购买外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利,所支出的委托研究开发费用或者购买费用,可以纳入本市研究开发费用统计,并依照国家和省、市规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三十二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扶持、资助和奖励制度,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促进重点产业和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支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帮助企业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科技进步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科技创新促进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有关负责人实行奖惩、任免职务的重要依据。

  对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绩效评价及其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应当将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成效等纳入考核范围。

  第三十四条 科技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财政性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各项管理制度,保障财政性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财政、科技等部门应当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使用的绩效评估,科学制定评估的内容、标准和程序,建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评估机制,公开评估结果,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

  非政府设立的专业社会调查组织可以接受服务外包,依法开展相应的调查评估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支持、配合。

  第三十五条 鼓励科技人员在科技研究开发过程中自由探索、勇于承担风险。

  对承担探索性强、风险高的财政性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的科技人员,原始资料能够证明其已经履行了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该项目的,经专家评议和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依照相关规定给予项目结题。

  第三十六条 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财政科技资金以及有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科技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科技创新促进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财政科技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以及绩效评估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另行制定。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