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同城待遇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6:08:32  浏览:95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同城待遇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同城待遇转移支付办法》的通知

鄂府发〔2008〕27号

各旗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事业单位:
《鄂尔多斯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同城待遇转移支付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2008年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四月三十日

鄂尔多斯市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
和津补贴同城待遇转移支付办法

为解决旗区之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从2008年1月1日起,市对旗区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津补贴同城待遇。为保证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各旗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目标
加大对财政收入较低旗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基本实现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同城待遇的政策保障,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减轻旗区财政负担,提高各级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编财挂钩原则。核定支出因素时,财政供养人数按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的人员编制数确定。防止财政供养人员不合理增长,加大财政支出压力。
(二)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各旗区标准财力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因素,采用公式化分配,每年核算一次,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三)专项性原则。转移支付资金具有特定用途,专项用于兑现中央、自治区出台的调资政策和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地方津补贴全市同城待遇政策。
三、补助办法
转移支付根据各旗区标准财政支出与标准财力收入的差额和转移支付补助系数计算确定,用公式表示为:
旗区同城待遇转移支付额=(旗区标准财政支出-标准财力收入)×转移支付补助系数
凡标准财力收入大于标准财政支出的旗区,不纳入补助范围。
(一)标准财政支出的确定
标准财政支出由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社会公共性支出三部分构成。
1.人员支出。根据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和在职人员编制数、离退休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和离退休人员标准财政供养人数计算确定。其中:
在职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按当年中央、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副科级调资政策及津补贴计算确定,离退休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按当年中央、自治区和市人民政府出台的正科级调资政策及津补贴分别计算确定。 在职人员编制数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提供的上年年末旗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为准。退休人员标准财政供养人数根据2006年财政决算报表反映的实有人数的基础上递增3%与上年财政决算报表反映的实有人数两者比较取小确定。离休人员标准财政供养人数以上年财政决算报表反映的实有人数为准。
2.公用支出。根据公用支出经费定员定额标准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的2006年年末在职人员编制数计算确定。其中:
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根据机构正常运转的公务费、交通费、取暖费等支出因素,结合自治区制定的苏木乡镇、公安等部门人均最低支出标准核定为年人均3000元。
3.社会公共性支出。主要包括村委会补助支出、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城市居民和农牧民低保支出、“五保户”供养支出、计生事业费支出、农牧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养老保险支出以及其它等政策性要求的社会公共性必需支出。其中:
(1)村委会补助根据旗区所辖村嘎查数和每村每年40000元支出标准核定。
(2)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根据旗区按现行文件规定应承担的学生学杂费、课本费、寄宿费、生活费及公用经费保障等因素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计算确定。
(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缴费根据参保的城乡居民总人数和旗区按现行有关文件规定应承担的医疗保险缴费计算确定。
(4)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根据参保的城乡居民总人数和旗区按现行文件规定应承担的养老保险缴费计算确定。
(5)城乡居民低保支出根据城乡居民低保人数和旗区按现行文件规定应承担的补差标准计算确定。
(6)“五保户”供养支出根据旗区“五保户”人数和每人每年1300元核定。
(7)计生事业费根据旗区户籍总人口数和每人每年10元核定。
(8)其它支出根据旗区农牧民户籍总人口数和每人每年600元核定,主要包括旗区城乡统筹、少数民族脱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遗属补助、优抚对象、喇嘛补助、党外人士补助及城镇建设等支出,以及其它难以用指标量化的社会公共性支出。
(二)标准财力收入的确定
标准财力收入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和上解上级财政支出三部分构成。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按上年财政总决算报表反映的一般预算收入数核定,同时要剔除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80%部分、罚没收入的80%部分和专项收入的100%部分。
2.上级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是指上年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具体包括税收返还收入、所得税基数返还补助、体制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免征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各项结算增减补助和其它财力性转移支付。
3.上解上级财政支出指体制上解和专项上解,同时剔除拖欠世行贷款和国债转贷上解数。
(三)转移支付补助系数的确定
为鼓励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不合理增长,将转移支付补助系数确定为80%,对于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算的标准财力收入在上年基础上每增减1个百分点,补助系数相应提高或下调0.5个百分点;对于财政供养人数占户籍总人数比重每超过或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补助系数相应下调或提高0.5个百分点。
四、有关要求
(一)转移支付计算依据
市财政在计算旗区标准财力收入时,一般以该旗区上年财政总决算报表数据为准。在计算标准财政支出时,则以当年政策和文件要求的财政支出数据为准。
(二)转移支付资金用途
转移支付资金具有特定用途,各旗区要将此项转移支付与本地财力收入统筹安排使用,专项用于兑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关于中央、自治区出台的调资政策和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地方津补贴全市同城待遇政策,同时足额保证上级有关政策要求的关注民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支出需要。严禁用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建设。
未纳入本次补助范围的旗区,要足额安排预算,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城待遇政策的落实。
(三)转移支付资金监管
各旗区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转移支付使用效益,保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市审计局、财政局要做好监督和审计,对将转移支付资金挪用和改变用途的,一经查实,由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市财政将如数扣减下年度转移支付补助。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理解“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和“本单位工作年限”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如何理解“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和“本单位工作年限”的请示》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复函
上海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如何理解“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和“本单位工作年限”的请示》(沪劳保字〔1996〕1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与同一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时间。
二、按照《劳动法》及有关配套规章的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依法享有医疗期,因此在计算“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时,不应扣除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医疗期时间。
三、在计算医疗期、经济补偿时,“本单位工作年限”与“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时间”为同一概念,也不应扣除劳动者此前依法享有的医疗期时间。




1996年9月16日

蚌埠市辖区经济运行评价考核办法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蚌 埠 市 人 民 政 府 文 件

蚌政〔2001〕63号

关于印发蚌埠市辖区经济运行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推动和促进全市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市政府决定从2001 年起,开展辖区经济运行综合评价考核工作。现将《蚌埠市辖区 经济运行评价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蚌埠市辖区经济运行评价考核办法

  一、评价考核的目的和范围   
  开展辖区经济运行综合评价考核的目的,在于引导各辖区把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并通过定 量评价考核,正确认识区属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差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   
  对市辖区评价考核在东、中、西区进行,高新区、龙湖风景 区暂不列入;郊区比照省对县(市)的考核办法进行。   
  二、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   
  本着科学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立足我市现状,兼顾未来发展趋势,以总量、效益、结构和居民收入方面 的指标组成考核指标体系。随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逐步健全和 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调控重点的变化,将对指标体系作必要的改进 和完善。   
  评价考核的每项指标都分为静态指数、动态指数、综合指数三个指数。静态指数反映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年各项指标所达到的水平;动态指数反映当年与上年相比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根 据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编制综合指数,以反映各区经济运行质 量。   
  对市区评价考核指标暂设8项:   
  总量指标4项: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商业、餐饮业、 服务业销售额或营业收入,个体、私营、联营经济销售额或营业 收入。   
  效益和结构指标2项:独立核算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收入指标2项:职工平均工资,财政供给人员工资发放率。   
  对郊区评价考核指标按照省下达县(市)的指标考核。   
  三、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功效系数法。根据评价方法和各区上报的评价指标数据,分别计算静态指数、动态指数和综合指数。为从动态上突出当年经济运行的发展进步, 在计算指数时, 静态指数占 40%,动态指数占60%。按计算结果从高到低分别排出各市区经 济运行综合评价的序次;郊区指标报省考核办,按照省对县(市) 统一评价办法,与三县一并考核。   
  四、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组织机构   
  为确保考核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各区都要成立经济运行考核机构,办公室设在区统计局。所需经费由区财政解决。   
  (二)数据质量保证   
  各区要严格执行《统计法》,按照本办法和市评价考核办公 室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和时间要求,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不得伪造、篡改有关数据,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对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市辖各区经贸、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人事、民政等综合部门要按照考核办公室的统一部署,负责相关数据的搜集、提供 和审核工作。   
  市评价考核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人员,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 多种办法相结合,评估验证各区上报数据的客观真实性,并对评价结果以及统计指标出现畸大畸小现象的单位,进行重点查验, 指标数据异常又无正当理由的,将予以否定。   
  (三)评价考核结果   
  市评价考核办公室对各地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审核、评价、验证,于次年2月中旬将测算评价结果报市目标办, 经市政府审定后,决定奖惩。   
  五、本办法由蚌埠市经济运行综合评价考核办公室负责解释。   
  六、本办法于2001年试行,并于2002年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