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死缓限制减刑的法律适用/吴小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8:15:07  浏览:81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对上述的累犯、7种具体犯罪分子和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分子等三类主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适用死缓限制减刑,结合审判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适用死缓限制减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累犯。累犯是刑法明确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但并不是只要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属于累犯,就一定要限制减刑,因为根据累犯前罪和后罪的性质、轻重程度不同,其人身危险性大小也有所区别,从重处罚的程度应当也有所区别。在对于判处死缓的累犯决定是否限制减刑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把握。对于实施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一般应当限制减刑。因为实施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实施的犯罪一般都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即使没有累犯情节也可以适用限制减刑,而累犯又体现了这些罪犯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故应较多地适用限制减刑。对于实施非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则要重点考察前罪的性质和轻重,如果前罪是暴力性犯罪、重罪、多起犯罪或与后罪属同种类犯罪,同样因其人身危险性较大而可以考虑适用限制减刑。

  2.被告人主观恶性深,所犯罪行极其严重,论罪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但因为具有自首、立功、主动供述主要犯罪事实、亲属协助归案、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亲属谅解等法定、酌定从轻处罚情节而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被告人具有自首或者立功情节,原则上应当从宽处罚。虽不构成自首,但是属主动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同种较重罪行或者亲属协助抓获被告人的,一般也要从轻处罚。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亲属谅解的,鉴于矛盾已得到化解,也可以从轻处罚。属于7种具体犯罪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又因为存在上述情节而没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如果犯罪动机卑劣、犯罪手段残忍、犯罪情节恶劣,主观恶性较深,可以适用限制减刑。

  3.被告人犯数罪或多次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同时犯有数罪或多次实施同一种类的犯罪,与仅有一起单独犯罪相比,主观恶性更深,人身危险性更大,如果其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属于上述7种犯罪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可以对其限制减刑,以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4.共同犯罪中,罪行最严重的主犯已被判处死刑,同案被告人犯罪情节亦属极其严重,但因作用略小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根据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要求,对于多名被告人共同致死一名被害人的案件,应查清各被告人的作用,从主犯中进一步区分出罪行最为严重者,并根据各被告人的罪责区别对待,一般只对罪行最为严重的主犯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实践中,有的共同犯罪案件被告人的罪行也属极其严重,只是因为略小于同案其他被告人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如果其所犯之罪属于上述7种犯罪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可以适用限制减刑。

  5.因民间矛盾引发的犯罪,被告人犯罪情节恶劣,被害人亲属反映强烈,适用限制减刑有利于化解矛盾的。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不同于发生在社会上、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其他故意杀人案件,在适用死刑方面需要十分慎重。为了更好地贯彻死刑政策,对于此类案件也可以通过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来缓和被告人的情绪,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但同时也要注意,此类案件适用限制减刑仍要坚持罪刑相一致的原则,即被告人还需具有犯罪情节恶劣等因素,按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偏轻,如果按修正前刑法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已属量刑适当,则不能仅仅因为被害人要求强烈就简单地适用限制减刑,导致出现滥用限制减刑的情况。


 (作者单位: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老年人优待证申领发放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汕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汕老龄办[2005]2号


关于印发老年人优待证申领发放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老龄办,市直各有关单位:
《老年人优待证申领发放办法》已通过市法制局法律审查,并报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老年人优待证申领发放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汕头市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优待证》)的管理工作,根据《汕头市老年人优待办法》(以下简称《优待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优待证的申领、换领、补办以及制作、使用、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优待证》由汕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老龄委”)印制,各区(县)老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区老龄委”)按照《汕头市老年人优待办法》第三条规定,负责《优待证》的发放和管理。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60周岁以上的公民可申领《优待证》。
各有关优待服务单位,按照规定的优待范围提供优待服务。
第四条 对60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颁发桔红色的《优待证》,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颁发桔黄色的《优待证》。
70周岁的老年人申请换领《优待证》时,须交回原领取的《优待证》。
老年人申领《优待证》,应到户口所在地的区(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 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
(二) 彩色小一寸近照2张(相片底色为红色)。
第五条 因户口迁移、出国定居、去世等原因办理注销户口时,老年人或其家属,应将《优待证》交回发证机关。
第六条 老年人凭《优待证》 可以在全市范围内享受《优待办法》规定的各项优惠待遇。
第七条 《优待证》只限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本人使用。老年人享受《优待办法》规定的优待时,应主动出示《优待证》,接受有关工作人员的查验。
老年人使用伪造、变造的《优待证》或冒用他人的《优待证》,服务单位和服务人员可拒绝提供《优待办法》规定的优惠。
第八条 老年人持《优待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公园及景区等,应尽量避开上下班人流和游客高峰期。身体不适的老年人应有人陪同确保安全。提倡持《优待证》的老年人自购安全保险。
第九条 老年人在使用《优待证》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级老龄委或有关单位可取消其优待待遇,并收回《优待证》,上缴各级老龄办。
(一) 出借《优待证》;
(二) 转让《优待证》;
(三) 假借遗失名义重复办理《优待证》;
(四) 将《优待证》获得的优惠票证转借、转赠、转租或转卖给他人。
第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优待证》的,按相关规定移送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单位或个人发现老年人违规使用《优待证》的行为,可向优待部门或各级老龄委举报。
第十二条 老龄工作者和制证、登记办证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营私舞弊,滥发《优待证》的,由所在单位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提供优待的服务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热情为老年人服务。持《优待证》的老年人享受《优待办法》规定的优待,服务单位不得拒绝,对拒绝的单位或个人,由所在单位或上一级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理。
第十四条 本规定与《优待办法》同时施行。从规定施行之日起,《汕头特区尊老社会服务优待卡》和原各区(县)老龄委印发的有关优待老年人的证件停止使用。
第十五条 本规定由汕头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关于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

科协办函普字〔2009〕31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

  根据国务院《关于设立“防灾减灾日”的批复》(国函〔2009〕1号),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要求,中国科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指示精神,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把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抓紧抓好,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二、要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号召并发动有关专家,制作针对性较强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品,组织学会专家、利用科普大篷车等科普设施,面向各城区和广大农村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三、中国科协将开发、集成的部分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资源整合建设了“防灾减灾日”科普资源专栏,在中国科协网、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公众科技网等网站上展示,供各地下载使用。各级科协要把各地制作的宣传品图样和版式放到相关网站上进行展示,并提供下载服务。

  四、中国科协将在4月30日前将防汛抗旱、防台风及风暴潮、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4种科普挂图配发全国科普基层组织;同时将制作“科学防灾避险 保障生命安全”公众安全避险逃生知识主题科普展板,配发给中国科协所属188辆科普大篷车,并在全国开展科普大篷车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联合行动。

  五、请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部署制定科普宣传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并于4月30日和5月25日前分别将重点活动备案表(格式见附件)和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总结报至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 系 人:王大鹏 王春林
  电 话:010-68571887
  传 真:010-68571886
  电子信箱:wangdapeng@cast.org.cn

  附件:2009年防灾减灾科普宣传重点活动备案表
http://www.cast.org.cn/n35081/n35488/n11202777.files/n11202776.doc



                           中国科协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日